大德故事

大彻悟人 肉身不坏

  大彻悟人 肉身不坏 (明 憨山)   明朝憨山大师,金陵(今南京市)人。十九岁出家,专心念佛,梦阿弥陀佛现身空中。后赴五台山习禅定,大彻大悟。刺血书《华严经》,每下一笔......阅读全文>>

发表于1970-01-01

真假都否定

  真假都否定   道光禅师有一次问大珠慧海禅师道:“禅师!您平常用功,是用何心修道?”   大珠:“老僧无心可用,无道可修。”   道光:“既然无心可用,无道可......阅读全文>>

发表于1970-01-01

禅僧的数字禅语

  禅僧的数字禅语   日本道元禅师,三岁时丧父,八岁时丧母,从小就由叔父收养,十四岁时在京都建仁寺出家。   我国宋朝时代,道元禅师来我国留学,当船在庆元港停泊时,一......阅读全文>>

发表于1970-01-01

虚云老和尚的大彻大悟

虚云老和尚的大彻大悟   光绪二十一年乙未(1895), 虚老五十六岁。那一年,扬州高旻寺准备连续打十二个禅七。虚老应众人之推举,前往高旻打七。下山至大通荻港后,虚老沿江而......阅读全文>>

发表于1970-01-01

观音送子

  观音送子   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(公元1546年),全椒(今安徽全椒县)人蔡彦高的妻子洪氏已经怀孕十月,马上就要临盆生产了。   这天晚上,她突然梦见观音大士携带着一个......阅读全文>>

发表于1970-01-01

虚云老和尚—最后的样子

  我在云居山,我看着虚云老和尚啊,好象很容易,这安安静静的就跟睡着了一样就断了气,看着没有一点痛苦,这就是他呀,几十年、百把年的修行,临命终现瑞相。虚云老和尚,人家把他......阅读全文>>

发表于1970-01-01

玄奘法师念心经的殊胜感应

  玄奘去印度的路上,依靠《心经》的威力遣除了一切违缘。当年他带一些眷属西去取经,以种种原因只剩下他一个人。有次他路经一个寺院,看见一个老和尚病得很严重,玄奘生起极大的悲......阅读全文>>

发表于1970-01-01

灵辩法师入三摩地

  灵辩法师入三摩地   元朝时代,魏国有一位灵辩法师,他在俗家的家世不详,只知道其人是在悬瓮山出家的。      到了熙平初年,他头上顶着华严经(华严经是佛成道后第......阅读全文>>

发表于1970-01-01

三穷三富活到老

纯印老人邻居一家媳妇,常到纯印家串门,见全家九口人正在吃大豆腐炖土豆、玉米面饼子,桌上还有一盘萝卜丝咸菜。她羡慕地说:“你家生活多好,总吃豆腐,有炖菜还有咸菜,多顺口,我......阅读全文>>

发表于1970-01-01

善于导化众生出离苦海的——善导大师

  一、一声佛号,一道光明   善导大师,不详其姓氏里居。唐贞观年间,见西词绰禅师净土九品道场,心中欣喜道:“此真入佛之津要,修行其余法门,迂僻难成。唯此法门,速超生死......阅读全文>>

发表于1970-01-01

不再为世间所囚缚

  唐朝的曹山本寂禅师,是福建泉州莆田人,从小学习儒学,十九岁在福州灵石山出家,法名本寂,二十五岁受具足戒。之后前往洞山良价禅师座下参学,并且得到法要;后来在江西抚州荷玉......阅读全文>>

发表于1970-01-01

虚云老和尚与龙、猴的奇缘

  虚云老和尚与龙、猴的奇缘   这是一位老出家人暮年的回忆,句句出自老人之口,字字发自老人之心。老人的经历极富传奇色彩,有些简直难以置信。这篇回忆表达了老人对他一生最......阅读全文>>

发表于1970-01-01

肉身化红莲的比才和尚

  肉身化红莲的比才和尚   元朝杭州演福寺的必才和尚,字大用,俗姓屈,祖籍台州宁海(今浙江宁海县)。他的父亲叫屈哲,是一个深明理学的儒生。   必才和尚的生母姓......阅读全文>>

发表于1970-01-01

少吃零碎多念佛

  峨眉山百岁老和尚慈悲开示   弟子问:每天(应该)要念好长时间才好呢?   通永老和尚答:不停气(的念),一天都念佛!   弟子问:师父,您念了几十年佛了?   ......阅读全文>>

发表于1970-01-01

面对死亡的修行

  问:为什么有些学佛多年的人还会自杀?   答:当有人自杀,理由是对家庭问题感到沮丧,事业垮了,名誉受损,这是爱惜自我的心态作祟所致。那人认为:“在所有有情之中,包括......阅读全文>>

发表于1970-01-01

修道人不能戴假面具

  修道人不能戴假面具   宣化上人   修道人,时时要回光返照,不要向外驰求,在外边是找不到的。   不能说我有境界,听到虚空中有人在说话。那简直是着魔,不是入......阅读全文>>

发表于1970-01-01

放下就会快乐

  放下就会快乐   心灵的快乐自主是生活的磐石,它是思考醒悟的结果,它源于这样一条准则,那就是“无所住而生其心”。这是禅宗思想的最高境界。   “无所住而生其心”源......阅读全文>>

发表于1970-01-01

九岁孩童看破人生无常

  九岁孩童看破人生无常      亲鸾上人是日本著名禅师。九岁那年,他就立下了出家的决心,请慈镇禅师为他剃度。慈镇禅师就问他:“你这么小,为什么要出家呢?”    ......阅读全文>>

发表于1970-01-01